WFU

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「卡」的時代 -- 新北市龍埔國小研習紀錄

作者:李郁璇




2016年12月3日溫美玉老師在新北市龍埔國小,進行一場「五卡一板」閱讀與寫作的教學策略研習。


教學四項度


美玉老師強調教師可以運用四項度,來檢視自己的語文教學:1.趣味 2.多元   3.深度 4.效度。所謂的「趣味」,並非我們所謂的花俏、綜藝,而是激發動機的氛圍營造。當我們以各種形式、手法進入課文,不外乎期待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,提升情意進而理解抽象的概念。

在這一場研習裡,溫美玉老師從《閱讀理解到延伸寫作》製作成一張上位概念表。從表格當中,我們發現原來進入「閱讀理解」的方法可以這麼趣味、多元。即使是新手教師,面對不熟悉的課程,一樣可以運用策略幫助學生學習。




過去,在進入課文教學時,對於用什麼方法比較適當,內心總是很徬徨、方法很侷限。所以,當溫美玉老師說出《進入語文課的七大心法》,我的心中為之振奮。沒錯啊!這些方法我們都曾經嘗試過,提問、摘述、手作、資料研讀......等,都涵蓋在我們的教材教法之中,但是說到細節總是模模糊糊。

然而,這張表格以《上位概念+具體作法》,進一步幫助我們做教學檢核。舉「提問」策略來說,寫景的長篇散文,因為作家文筆優美,將景物與自然現象揉織在一起,所以老師常常會有很大的困擾,不知道怎麼切入?


用聽覺進入課文


以《翰林版五上 湖邊散步》節錄 劉克襄 為例:

這是個溫煦的冬天午後,爸爸帶著我去小坡湖散步。湖邊的甜根子草和白背芒都開花了,灰白和紅褐的花穗在風中輕搖著,也在冬陽中相互映照。濃綠的野薑花叢羅列在它們之後,優雅的白花才謝了不久,我們已開始懷念那濃濃的花香。野薑花叢之後,便是我們常翻越的茂密相思樹林、小綠山。

讀這一段發現有許多場景與自然現象好美,如果只是圈畫重點,勢必讓文字更加平面化。所以,美玉老師建議我們可以運用《聽覺進入課文》。


 



提問策略(口頭問+小白板立大功):謝謝 Su-Jiuan Kuo 老師提供

先不打開課本老師以朗讀的方式,讓學生畫在小白板上。目的運用聽覺與繪圖,強化學生在語詞理解與空間場景的覺察。甜根子草是什麼?白背芒怎麼畫?它們與湖邊之間的空間分布又是如何?

這一連串的問題,讓我很想請美玉老師念慢一點,甚至拜託她再念一次。(OS:這不是我們在教學中,最想讓學生主動要求的嗎?)


認知、情意、技能三位一體


文章乘載著作家的思想與感受,透過文字教學怎麼克服平面以及侷限性?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,較容易進入學生的內心獲得共鳴。輔以畫面幫助他們建立空間與視覺效果,進而體悟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,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。《在有限文字中,創造畫面的無限可能》

敏察教學素材的多元性,創造學生學習的「需求感」,就是美玉老師在研習過程中,一直想要傳達給老師的重要概念。

此時,我會發現在畫圖的過程中,真的很想去翻一翻課本,來印證自己畫的與真實相距多遠?「語文是表達的載具」從文章梳理寫作的形式手,再運用不同的策略加深閱讀理解的力道,才能讓文章的關鍵與核心呈現出來。


事件與寫景一碼歸一碼


美玉老師指出作家文章並非服務老師的教學,而是揉織了許多細緻的層面與情感價值。在眾多的材料裡,老師必須清楚自己的教學重點為何? 將人、事、時、地(場景)運用表格相互對照,並搭配主角的情緒起伏,可以讓學生讀長篇的文章,不至於茫然不知所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