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「課文提到神奇魔法衣,那有什麼神奇?」
答:「排汗效果就是神奇的地方,倒不如,我們幫世大運選手設計衣服,讓他們體驗舒適乾爽的感覺!」
剛好,翰林版第十三課《神奇魔法衣》,談論到排汗衣的材質與特色,學生討論後興致非常高。所以,除了課文深究之外,另外再提供補充影片,將神奇魔法衣〈排汗衣〉的原理介紹給學生認識。
摘錄課文其中一段
「現代高科技紡織品,比神仙法寶還神奇!」黑熊展示身上的吸溼排汗衣:「這是專利布料,每根絲線上都有細細的小洞,加速吸附、擴散、風乾汗水,穿了能讓身體保持乾爽……」
「這麼厲害?」玉兔大開眼界。
「不只如此,發明家還在絲線上加入玉石粉……」黑熊秀出袖套和背心,介紹著:「穿上身,如同躺在大理石地板上,又冰又涼!」
課文透過兩位主角--玉兔與黑熊的對話來介紹排汗衣的特色,但礙於課文字數的限制,總覺得讀完後,仍少了些什麼?另一方面,為了更聚焦未來寫作的方向,(文末,台灣黑熊建議玉兔帶「發熱衣」回月球,可讓學生接寫「發熱衣」後續的故事情節,但班級學生對於排汗衣動機較高,所以補充影片以排汗衣為主。)
連結生命經驗 創造獨特價值
原本,僅是台灣黑熊與玉兔關於排汗衣的對話,如何連結學生的情感賦予課文意義,是我課程思考的方向。由於,《這次,我們回家比賽》《擁抱世界擁抱你》宣傳影片,真的非常令人動容。另一部分,也因《我和我的冠軍女兒》電影的影響,讓我很想和學生一起為選手們加油,所以有了設計排汗衣的想法。
相關知識充足,自然言之有物。想要設計選手專屬的排汗衣,請學生根據課本內容與影片的補充,寫出設計文案與設計草圖,是為情感連結的第一步。
教師設計圖表協助學生將散亂的訊息做整合,並請他們進一步將設計產品做介紹,這樣的作業規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,將原本平面的知識變立體,學習成果可以有效提升。當學生看到自己設計的文案,除了專業知識外,更具備了獨特性。
課文與影片表格設計
擇你所愛 愛你所選
了解排汗衣構造後,接下來便是要選擇為哪一種賽事的選手設計衣服?根據台北市大運官網的資料,這次總共有22種競賽類別,學生根據自己本身的興趣或喜好,找尋相關資料並確認要設計的服裝款式。從平面知識、情感連結、知識的建構,到最後能運用所學加以發揮,進而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。

